1. 首页 >> 趣味生活

诸葛亮治国的致命弱点:对于国家没有宏观规划(诸葛亮治国之路)

司马光和陈寿都是帝王时代的儒生,他们身上既有儒生的优点,也有儒生的缺点。儒生的长处是认真研究历史,客观叙述;儒家学者的缺点是分析评论历史时重态度轻做事的方法。正史对诸葛亮的赞美,基本上是他的人生态度。

正史对诸葛亮的肯定,简单来说就是他清高,

忧国忧民,为国尽忠,治川认真严谨。诸葛亮足智多谋,变幻莫测的军事天才,正史上是找不到的!据《子简》和《三国志》记载,诸葛亮足智多谋:

(1)烧博望坡没有记载;

(2) 空城市计划未记录;

(3)借东风,草船箭,催周瑜,三气周瑜未录;

(4)看星星、预测未来、给提示不记录;

(5)据记载,231年,诸葛亮自制木牛运送俸禄,令将士如往常一般感到轻松。

尤其是正史中的曹操,沉稳不急躁;司马懿谨慎果断;周瑜有谋略;鲁肃以大局为重,愚不可及。张飞不是莽撞!

关于诸葛亮的伟大才能,在《子同治简》中有记载。

(6)207年,诸葛亮和刘备采取对策,提出“三国”论。从2007年到234年的27年间,诸葛亮深受刘备和阿斗的器重。221年,刘备自立为帝,即封诸葛亮为丞相,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看重。

(7)三国鼎立论是夺取四川,联合吴抗魏,然后积极对内建设,改变局面的表象,等待时机,统一天下,完成争霸。在法正的帮助下,刘备获得了四川。在联吴抗魏的实践中,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处理好。刘备借荆州,再三说不还。刘备和诸葛亮都在这方面多次得罪孙权,使得吴和蜀的关系非常僵。2009年到2017年,幸好吴国统帅鲁肃以大局为重,多次忍耐,才维持了三国鼎立。鲁肃死后,孙权派梦露穿白衣渡江,杀死关羽,夺回荆州。鲁迅随后大败刘备,三国鼎立之势随即动摇。

(8)诸葛亮没有处理好,是因为积极的内部建设,外部形势的变化,等待机会完成称王称霸的实践。227-234年,诸葛亮七年六出祁山,攻打比他强的魏军。

第一次出祁山,诸葛亮被张合打败。中间四战,司马懿不愿与诸葛亮对抗。诸葛亮每次都是四五个月就把口粮用完了,只好撤退。最后一次,诸葛亮让人送女装给司马懿,为的是激怒司马懿出征。月底,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。

诸葛亮死后,蜀国衰落了。

实际上,诸葛亮是一个谨慎的学者,在他的生活和事情中非常注重儒家道德。在治川工作中,诸葛亮亲力亲为,严格执法,和平治川,这是事实。

隆中对对策说明诸葛亮在理论上也是相当强的。

军事上,诸葛亮也是一个战术家,能力相当强。

但这一切的总和还不足以推断诸葛亮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。仅凭以上这些素质,诸葛亮永远成不了中国文化的楷模!

诸葛亮有一个致命的缺点,就是诸葛亮缺乏宏观智慧!

诸葛亮过于谨慎,凡事亲力亲为,却不能充分发挥下属的才能,所以不能发挥整体的力量。

诸葛亮经常亲自审阅薄书。223年,主簿杨勇直接谏曰:"治理国家有一定的秩序,上下级不能互相侵犯权力。你不觉得先生现在执掌朝政,亲自看审判书,整天汗流浃背,很辛苦吗?"

诸葛亮感谢他的提醒。后来,杨死了,诸葛亮哭了三天。

但是,诸葛亮临死之前,还是犯了亲力亲为的旧恶!234年,诸葛亮六出祁山,司马懿坚持不战。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女装,司马懿还是不肯出征。

诸葛亮派使者在司马懿的军队中询问。司马懿只问了诸葛亮的饮食和睡眠。信使回答说:"诸葛亮每天早起晚睡;而如果处罚是20鞭以上,他必须亲自批示;我吃了不到几升的食物!"月底,诸葛亮死于军中。

诸葛亮不能培养人才,也不善于用人:诸葛亮看重马谡;刘备临死前告诉诸葛亮:"马苏夸张,所以不能用。仔细看着他!"诸葛亮不同意。228年,诸葛亮不用魏延先出子午谷,马谡最后。结果张合被街亭打败了。220年,诸葛亮担心刘备的养子刘封性格强势,担心日后难以控制,就叫刘备去斩首刘封。

诸葛亮执政27年,特别是223年刘备去世后,朝鲜的政治事务无论大小,都交给诸葛亮审判。但是,诸葛亮在20多年的时间里,培养不出蜀中的人才!可见蜀中人才凋零。诸葛亮六次出祁山,大将仍是老将赵云、黄忠。就连诸葛亮不遗余力的《三国演义》都会透露一句话"蜀中无大将,廖化为先锋"如果你愿意,就来吧。培养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。

诸葛亮先战而后胜,凭借蜀国单薄的军事实力,从227年到2 34年,七年六次出祁山,攻打强大的魏国。结果司马懿不战而屈人之兵。诸葛亮浪费了人和钱,最后却是人亡国衰。


版权声明: 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